【双院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公费师范生校友大讲堂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01 15:50:00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公费师范生校友大讲堂顺利举办
3月26日上午9:00,“京珠共建”之“薪火相传”——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公费师范生校友大讲堂在北京校区物理楼106室和珠海校区励耘楼A207同步举行,并设A208、A107、A108三个分会场同步转播。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副系主任高思杰老师,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向本琼老师,物理学系副系主任兼文理学院物理系系主任黄文宏老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带头人李春密老师出席了本次大讲堂。
乐育书院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讲堂。
优秀公费师范生校友刘荣沛老师、任德鑫老师、翟刚老师以及庞蓉老师受邀为物理系公费师范生及其余毕业校友分享教学经验。
一、活动致辞
会议伊始,高思杰老师致辞,介绍了本次大讲堂的筹备概况及活动目的。本次大讲堂以公费师范生的责任为切入点 ,旨在通过优秀公费师范生校友的经验分享,为在校物理学师范生传授工作经验,为他们当好一个优秀的物理学系师范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随后,向本琼老师进行致辞,她重点介绍了北师大师范教育的建设以及强师工程,同时她还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望,希望借助榜样的力量将种子洒向各方。
二、经验分享
《两个五年,从稚嫩到成熟》刘荣沛老师
刘荣沛老师进行了有关教师职业经验的分享,其题目是《两个五年,从稚嫩到成熟》,他分享了于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的任教经历以及成就、着重以个人的发展经历为线索,从两个不同的时期教师生涯中的挑战与感悟。他希望同学们无论出于什么愿意选择成为一个人民教师,都应该去热爱这份职业,这样,生活也会给予自己应有的回报。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就刘荣沛老师分享中提到的几点困难从实践角度提出疑问,刘荣沛老师也进行了热情详细的解答。
《我眼中的“中学教师”》 任德鑫老师
任德鑫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我眼中的“中学教师”》。他以“提升自我价值,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为同学们明确了坚持学习、努力积淀的目的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将自己的教师生涯中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健康、追求、价值和幸福,并着重讲解了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积累。他倡议同学们:“让我们与健康相伴,在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热度照亮一方土地,要为自己拥有的感到幸福。”
在提问环节,同学提出了关于公费师范生在对待学生时的态度问题,任德鑫老师强调同学们应该“不卑不亢”,用正确的方式为同学建立自信。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谈新教师专业成长》翟刚老师
翟刚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谈新教师专业成长》。他从“适应角色,站稳讲台”、“明确目标,规划生涯”和“感悟教育,立德树人”三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新教师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及职称详情,最后,他为同学们分享个人理解中教育的真谛:“唤醒”“引导”“守候”“陪伴”。
同学们就“教育的真谛”,从理解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翟刚老师也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中学教师成长经验分享》庞蓉老师
庞蓉老师讲座的主题是《中学教师成长经验分享》。以“为同学们缓解即将毕业的焦虑”为切入点,她将公费师范生的教学生涯分为“毕业之前”“初入职场”“挣脱瓶颈”“能力提升”四个阶段,并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充实自我,提升竞争力。她最后总结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舒适圈的时候也应该学会跳出来。”
三、活动总结
最后,李春密老师进行总结致辞,他从国家,学校的政策方面讲解了公费师范生的前景及努力方向,并以“强师工程”、“虚拟教研室”和《教师法修订法案》为案例叙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他对同学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教学相关技能,提升个人思想觉悟,争当“四有好老师”。
持续三个半小时的大讲堂圆满结束,但共建之路不会停止。两校区将继续践行发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进一步坚定为国育才的使命,强化身份认同,培育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和感恩之心,不负时代期望,不负青春。两个校区的交流共建还将继续进行,直到星火闪耀!
四、学子感悟
薪火相传,北师大物理人的教育之火生生不息。本次校友大讲堂让乐育书院物理学专业学子受益匪浅,让他们受到了优秀前辈的启发和感召。乐育书院2019级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王玥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听了师兄师姐们分享的成长历程,我对未来的执教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同时也有了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我在优秀的学长学姐身上,感受到了将“教师”作为“事业”和“志业”的崇高境界,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前进动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师兄师姐们如今的卓越和曾经成长过程中的艰辛。而这也将激励我刻苦钻研,争取将来与师兄师姐们齐头并进,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实现从“学知识”到“教知识”的转变,一直困扰着我。在学生时期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却大有玄机。比如,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吗?万用电表的换挡原理是什么?动量定理与牛顿三定律的关系是什么?教师不断重复地教着相同的知识,看似平淡朴实,却充满挑战,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我想,做教师并不是一份投入与回报不对等的工作。当教师的魅力就在于能在他人的生命中留下印记,成就他人的理想。我无法想象将来学生充满感激地回忆某某是他见过最好的老师时,这个老师会有多么的欣慰和满足,因为比起物质上的回报,精神的富足才是无价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