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有我⑩丨乐育明德·云海之约教育实践队:在落松地小学,听农加贵老师说“初心”

2022-07-18

7月3日,“乐育明德·云海之约”教育实践队成员在广南县第一中学校门口排队集结完毕后和带队老师们一起前往“四有好老师”农加贵老师所在的落松地小学。经过22公里的路程,一行人终于到达了落松地小学,并将带去的水果和菜等物资交给了学校。

“初来乍到”

农加贵老师专门安排落松地小学里下课的学生们为实践队生火烤苞米,小朋友们将烤好的玉米给实践队品尝,实践队将带来的苹果和香蕉分给可爱的小朋友们。

实践队员给小朋友们分发水果

带队老师唐海萍老师跟小朋友们在一起

实践队队员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参观学校

之后,广南教育局黄主任带领实践队参观了落松地小学。目前的落松地小学是由政府出资重新修建的,在“新旧”落松地小学里,农加贵老师经年往复,呕心沥血,把100多位学生送出大山。

在二楼有两个不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上课,继续往楼上走,实践队参观了一间储放旧物的教室,里面的老旧物品颇具年代感,都是农加贵老师坚守落松地村和落松地小学三十多年的见证。旧物虽已尘封,往事依然沉重。

其中一间教室黑板上贴的留言

紧接着实践队参观了四楼的初心室,里面是旧迹斑驳的木板课桌椅、书柜、讲台和黑板,讲台前农加贵老师亲手用木板拼接而成的小黑板上写着醒目而触动人心的两行粉笔字“一心一意守初心,一师一校一辈子”,那正是农加贵老师三十多年坚守于此的精神写照,也正应该是实践队全体师范生的座右铭。于是大家先后站在标语前进行合影留念,师范报家国,及时当勉励。

黄主任向队员们介绍旧书柜

唐老师和队员们在认真参观

看望当地老人

参观完落松地小学后,实践队和黄主任一起到落松地村去看望当地的老人,一路上,黄主任向实践队讲述了落松地村的发展进程,其中提及了发达地区对广南县的帮扶等举措。通过黄主任的讲述,实践队感受到落松地村几十年来在政府与社会帮助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政府和社会对偏远落后地区民众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关注。

实践队队员和孩子们在村子中

后来黄主任带实践队到云南十佳小少年家里看望老人和孩子,了解到小女孩一边帮助家里干农活,煮饭给腿脚不便的奶奶吃,一边保持优异学习成绩的事迹。小女孩柔弱的肩头上撑起了生活与学习的重担,这种吃苦耐劳和勤勉向上的精神成为实践队此行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

唐老师和云南十佳小少年及其家人

农加贵老师的初心故事

看望完落松地村的家庭后,实践队回到落松地小学,听农加贵老师讲述了他和落松地小学的故事。农加贵老师谈到他当初来落松地小学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在调离麻风村,给落松地小学上最后一节课之后,孩子们冒着雨要把农加贵老师送到新学校。后来新老师闹情绪,不愿意留在落松地小学,于是村民垦求农加贵老师回到落松地小学上课。经过几番纠结之后,农加贵老师为了背后的那一群学生,最终决定放弃最后一次走出麻风村的机会,继续回到落松地小学任教。农老师真实的一课,让实践队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到未来教师们需要不断前进成为的“四有好老师”的模样。

农加贵老师在分享初心故事

实践队队员认真聆听“初心”故事

实践队代表发表感想

听完农加贵老师的故事和从教理念之后,云南民族大学的带队老师、学生以及云海之约的队长、宣传组组长发表了感想。

“云海之约”实践队的带队老师深受感动,哽咽难语,委托队长进行发言。实践队队长姚冠桐首先表达了对黄主任和农老师的感谢,然后表明实践队本次教育实践的目的——向四有好老师、实践学校优秀老师学习,共同交流进步。同时,他表示听了农加贵老师的故事之后,认识到了教育对偏远山区村落的影响:这里山连着山,山山漫漫结成关,孩子们被“锁”在深山里,而农老师三十多年的扎根与坚守帮助这里的孩子们打破了深山的枷锁,使孩子们能够出去创造自己的美好前程。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学成后去支援偏远落后地区,以此回馈社会、师范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要在教育之路上行稳致远。

在落松地小学的午餐体验

广南一中的老师们在实践队参观学习的期间悄然烧好了丰盛的饭菜,自给自足。课后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师生一起共进午餐,广南县特色蘸水令实践队赞不绝口。

广南一中的老师们在准备午餐

午餐饭菜

实践队员在饭后帮助清洗碗筷

实践队队员饭后陪伴小朋友玩耍

合影留念

最后,实践队全体成员、落松地小学各年级同学们和学前班三位小朋友以及农加贵老师、广南县教育局黄主任、广南县第一中学校党委殷书记、覃主任以及高二年级组指导老师们一起合影留念,结束了此次难忘的初心之旅。

向“一心一意守初心,一师一校一辈子”前进。